近年来,隆阳法院坚持将家事审判改革作为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多联动深化家事案件审判工作,以“四项机制”打造新型家事审判模型,由过去单一诉讼向多元解纷转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一、专业化平台+团队机制:多维度化解矛盾纠纷
隆阳法院抽调家事审判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组成专业审判团队,规范家事案件审理,近三年来共办理矛盾较大的婚姻、继承、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案件1180件,结案1062件,结案率达90%,其中调解撤诉案件643件,调解撤诉率达到60.5%。家事审判法庭遵循“情理法”交融的司法理念,坚持“刚柔并济、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审理模式,在每一起家事案件中做到义正言辞讲清法理、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隆阳法院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隆阳区诉源治理暨多元解纷中心为平台,开展诉前矛盾纠纷调处和司法确认。平台结合司法局、妇联、乡镇等基层组织优势和法院的专业优势,派驻家事特邀调解员对矛盾不大、适合调解的家事案件进行调解,近三年来中心共受理家事纠纷调解司法确认案件1132件,将近五成的家事案件通过非“对抗式”方式在诉前得到妥善处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二、专家型社会工作站机制:多元解纷突显人文关怀
隆阳法院与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共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博士工作站,由学院指派在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型人才驻点担任社会工作者,在家事案件中参与庭前调查、心理辅导、判后回访等工作。高校参与社会工作具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多学科背景,结合柔性的实务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疏导、心理辅导、风险评估等综合服务,有效弥补司法审判中的严肃性和局限性,如在未成年人参与诉讼中,通过“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帮助法官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减轻未成年人的心理负担。社会工作者不仅为案件审理提出供参考的专业意见,更充分体现出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家事纠纷人性化妥善处置,推动司法社会治理的进程。
三、联动式风险防范机制:持续筑牢反家暴防线
隆阳法院对家庭暴力采取零容忍态势,打造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模式,通过法院与公安、妇联、民政、社区等部门建立家庭暴力案件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对涉家暴案件及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和协助执行书,联动部门迅速开展约谈训诫、普法教育、受害人心理辅导、家庭风险评估防范等措施,使遭受家暴的女性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及时救助。近年来隆阳法院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人身安全保护令均得到及时高效处理,签发率达100%,并多次开展反家暴普法宣传,有效抑制了家暴案件的上升势头,切实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常态化开展回访机制:做好家事审判“后半篇文章”
隆阳法院常态化开展家事案件回访工作,建立家事案件回访制度,积极延伸判后服务工作。家事审判团队定期对需要回访的案件进行梳理,由法官和调解员通过主动上门、电话回访等方式,一方面做好判后答疑和法律解释工作,了解当事人感情修复情况以及生效裁判文书履行情况。另一方面,对回访对象反映的问题及出现的矛盾,如仍有风险隐患及时记录及时上报处理,有效避免和防范产生新的矛盾纠纷,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